嘴巴破、發燒、口水流不停…孩子不是得腸病毒,可能是這個病毒在作怪!

你是不是也遇過這種情況?

孩子突然嘴巴破洞、燒到39度、一直流口水、什麼都不想吃,讓你第一個直覺就是:「完了,是不是腸病毒?」

其實,有可能不是!

有一種很常被誤認的病毒,也會讓孩子嘴破發燒不舒服—就是皰疹性口齦炎(Herpetic gingivostomatitis)。
這是孩子第一次感染「單純皰疹病毒第一型(HSV-1)」時的常見表現,發病年齡多半在6個月到5歲之間。病毒會藏在神經裡,日後若感冒、免疫力差、壓力大,還有可能復發(就像大人嘴角起泡那樣)。

怎麼判斷是不是皰疹性口齦炎?
觀察孩子是否有以下狀況:
✅ 高燒持續3~5天,體溫常常超過39°C
✅ 牙齦紅腫,甚至容易流血
✅ 嘴巴內長一堆水泡或潰瘍(在舌頭、嘴唇內側、牙齦、兩頰內側),多又痛
✅ 吃東西會痛、不肯喝水、流口水變多
✅ 有時會有明顯口臭,精神也變差

跟腸病毒有什麼不一樣?
雖然看起來類似,但其實還是有差別:
1️⃣病毒來源不同:皰疹性口齦炎是皰疹病毒,腸病毒是克沙奇或腸病毒71型。
2️⃣潰瘍位置不一樣:皰疹性口齦炎的潰瘍在嘴唇內側、舌頭、牙齦;腸病毒多在喉嚨深處。
3️⃣牙齦腫不腫:皰疹性口齦炎會讓牙齦紅腫流血,腸病毒通常不會。
4️⃣有沒有皮膚紅疹:腸病毒(像手足口病)會出現手腳或屁股的紅疹;皰疹性口齦炎不會。
5️⃣會不會很痛:皰疹性口齦炎的潰瘍很痛,小朋友常常吃不下東西;腸病毒的潰瘍有些孩子還能吃。

怎麼照顧生病的孩子?
雖然皰疹性口齦炎大多可以自行痊癒,但若出現高燒不退、疼痛嚴重或無法進食,建議儘早就醫,因為:
  • 早期使用抗病毒藥物(如 Acyclovir)
能有效縮短病程、減輕不適,特別適合初次感染或症狀明顯的孩子,是否需要使用由醫師評估決定。
其他照顧重點也不能少:
✔ 退燒止痛:使用兒童退燒藥(如對乙醯氨酚、布洛芬)幫助孩子舒緩不適
✔ 局部止痛:醫師可開立口腔止痛藥水或漱口藥,減輕嘴巴潰瘍的疼痛
✔ 補水很關鍵:孩子若因痛不敢喝水,可用吸管、小湯匙或冰棒輔助,避免脫水
✔ 溫和飲食:給予涼、軟、不刺激的食物,如優格、稀飯、布丁
✔ 觀察病情變化:若精神不佳、尿量變少、嘴唇乾裂,需儘速回診

怎麼預防傳染給家人?
  • 不共用餐具、毛巾、杯子
  • ​​孩子有症狀時避免上學或參加聚會
  • 大人照顧後一定要勤洗手
  • 家中若有其他幼兒,更要特別小心交叉感染
給家長的一句話
皰疹性口齦炎和腸病毒雖然看起來很像,但病毒來源、潰瘍位置、治療方式都不一樣。
如果你發現孩子嘴破、牙齦紅腫、吃不下飯又一直發燒——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