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腸胃是第二個大腦,是真的嗎?

解剖學上看,胃的後面有一大塊神經,神經以放射狀伸展開來,這被稱為腹腔神經叢,腹腔神經叢是僅次於腦的神經系統,如果把神經細胞最多的腦比作第一台電腦,那麼腹腔神經叢就是第二台電腦,有神經學家認為,以腹腔神經叢為中心的神經系統才是「最初的、原始的大腦」。
當我們遇到敵人時,交感神經作用,沒有時間慢條斯理地進行消化吸收,胃的功能會變差,讓第二大腦進入睡眠狀態,將所有神經功能集中到第一大腦上,也就是說當身體面臨危險時,腸胃的功能就會被關閉。
兩個大腦可以透過迷走神經以及內分泌系統連結,內分系系統比較慢但可以把指令傳到更廣泛的範圍,胃與大腦相連,當我們感到煩躁時,食欲就會消失,壓力增大時,胃就會抽筋。

有人說持續的不安和擔憂會導致胃消化不良,這是為什麼?

有專家發現,消化不良的患者,藥物治療的效果大約只有50%,而且這些患者的胃和十二指腸沒有傷口或異常,於是去研究發現這些病患的大腦發現,發現運送被稱為幸福激素的血清素的蛋白質發生變化,如果大腦中的血清素調節不良,消化系統的症狀也會加劇,因此,持續的不安和擔憂會導致胃症狀(如噁心和胃脹)變得容易發生。

胃炎以及胃潰瘍跟感染有關係嗎?

長期以來,人們並未將胃炎和胃潰瘍視為感染性疾病,而是認為它們主要由壓力、飲酒、吸煙和飲食習慣等生活方式因素引起。人們認為在強酸性的胃酸中不可能有細菌生存。然而,幽門螺旋桿菌通過產生鹼性的氨來中和胃酸中的鹽酸,從而在胃中存活下來,澳大利亞的微生物學家巴里·馬歇爾和羅賓·沃倫因揭示了幽門螺旋桿菌的角色而於2005年獲得了諾貝爾獎,他們做了一件很驚人的舉動,馬歇爾原本擁有正常的胃粘膜,他去飲用了含有幽門螺旋桿菌的培養液,五天後,出現了嘔吐、食欲下降和腹脹等症狀,內視鏡檢查顯示後來患有嚴重的活動性胃炎!

幽門螺旋桿菌會致癌嗎?

大約70%的60歲以上人群帶有幽門螺旋桿菌。這種菌體長約3至4微米,呈螺旋形,具有4至8根鞭毛,幽門螺旋桿菌會緊貼胃粘膜,然後像注射器一樣伸出來,注入一種叫做CagA的毒素,這會刺激細胞的增殖開關,導致細胞失控並癌變,據估計,幽門螺旋桿菌存在於地球上已有大約58,000年。未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人幾乎不會患胃癌,而有感染經歷的人患胃癌的風險則高出100倍以上,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幽門螺旋桿菌定義為明確的癌症致病因子,實際上,全世界约有一半的人口被推測為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

胃主要是用來消化食物,跟吸收沒關係對吧?

根據研究顯示,胃不僅僅是一個消化食物的袋子,他的角色遠比這個更重要,例如:阿斯匹林可以很容易地從胃中吸收、酒精可以迅速在胃中被吸收、胃還參與控制葡萄糖的吸收,此外,胃還會幫助維生素B12的吸收。

什麼是胃飢餓素?

最初人們認為胃飢餓素只是在空腹時從胃中釋放到血液中的物質,透過末梢的空腹信號被腦中的控制中心下視丘接收,從而增強食欲並產生空腹感。然而,近年的研究揭示了胃餓素具有驚人的健康效益,包括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抗老化)、抑制胰島素分泌(穩定血糖)、保護心血管(降低血壓和心率)以及促進皮質醇的分泌(提高抗壓能力)等多種功能。
胃餓素可以刺激生長激素分泌的量是生長激素釋放激素(GHRH)的2到3倍,生長激素能夠提高新陳代謝,使脂肪更易於燃燒,並幫助建造骨骼和肌肉。
胃餓素的作用遠不止引發飢餓感,當體內營養物質不足時,胃餓素不僅促使我們感到飢餓,還通過促進生長激素等功能活化全身細胞,驅使我們進行尋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