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逆流是什麼?

胃食道逆流是由於胃酸逆流到食道造成食道粘膜損傷和炎症的疾病,食道是連接喉嚨和胃的管道,主要功能是將食物從喉嚨運輸到胃。正常情況下,下部食道括約肌防止胃內容物逆流入食道,當這個括約肌功能障礙或胃酸分泌過多時,胃酸會逆流入食道,如果食道無法迅速排除這些胃酸,就會導致逆流性食道炎的發生。

胃食道逆流有何症狀?

胃食道逆流的核心症狀包括胸痛、卡住感和胸痛,這些症狀可能引起相當的不適。胸痛是最常見的症狀之一,表現為胸骨後或上方的灼熱感,逆流性食道炎還可能導致如打嗝、胃脹氣等其他症狀。這種病狀的症狀多樣,與疾病的嚴重程度有關,需透過專業醫生診斷。

胃食道逆流是可以治癒的嗎?

胃食道逆流並非可以完全治癒,這是因為胃食道逆流是胃酸或食物等胃內容物逆流的疾病,但與逆流相關的因素因人而異,一般無法完全控制所有相關因素,例如:情緒、壓力、睡眠、飲食或是感染等等,對於輕度病例,僅通過改善飲食和生活習慣也可能顯著改善。

胃酸正常大約多酸?會不會溶解我們的胃?

pH值是表示液體是酸性還是鹼性的尺度,它用0到14的數值表示,中間的pH 7是中性,小於7是酸性,大於7是鹼性, 胃液中的胃酸pH值在1到2之間,是強酸性,甚至可以溶解鐵,胃分泌如此強酸是為了殺死食物中攜帶的細菌,以及溶解食物中的蛋白質分子以進行消化,理論上,主要由蛋白質構成的胃應該會被胃酸溶解,然而,實際上胃並不會被溶解。 這是因為胃壁被粘液覆蓋,保護胃不被胃酸溶解。

胃食道逆流為何會引起食道發炎?

正常來說,食物在食道不會停留很久,一般食物大約5~6秒可以到達胃,因此食道並沒有消化食物或是消滅細菌的需求,所以食道無需分泌強酸性液體,也自然沒有準備對抗強酸性液體的機制,所以會直接受到胃酸的影響,導致發炎、潰瘍和糜爛,特別是食道下部與胃的接合部,逆流的胃酸容易停留較長時間,因此更容易發炎!

電視上或廣播中專家常說的「胃酸過多」是什麼?怎麼造成的?

胃酸過多,醫學上稱為胃酸分泌過量,是一種胃酸分泌異常增多的狀態。正常情況下,胃酸(主要成分為鹽酸)的分泌由身體的需要來調控,以幫助消化食物和殺死進入胃中的微生物。胃酸過多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

事實上,在我們的體內,包括胃液、膽汁和胰液在內的各種體液都在不斷逆流。食道的逆流也不例外。但通常情況下,食道會抵抗逆流,但當胃酸過多時,因為逆流的胃酸量增多,食道無法將其推回,導致停留在食道中的胃酸增多,結果,食道的粘膜就會受到損害。

引起胃酸過多的飲食包括:高脂肪、高蛋白質、辛辣食品、高熱量飲食、刺激物、酒精和咖啡因,另外壓力或是服用藥物例如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

有不同類型的胃食道逆流嗎?

文獻上一般把胃食道逆流分為以下三種:
1. 有自覺症狀和炎症的逆流性食道炎
2. 沒有自覺症狀但有炎症的逆流性食道炎,通常是體檢照胃鏡之後才意外發現有逆流
3. 有自覺症狀但沒有炎症的非糜爛性胃食道逆流症 (又稱為NERD),過去內視鏡檢查结果正常而被認為是心理作用,但後來發現這樣的病患也會因為症狀而影響到生活品質,所以也列入疾病之一

事實上,陳院長發現還有第四種,「沒有自覺症狀也沒有炎症的」,這樣的病患通常是照胃鏡檢查是正常的,不過卻有呼吸道的症狀,檢查呼吸道發現有逆流的情形,既然都逆流到呼吸道了,那肯定會經過食道!不過食道檢查卻是跟正常人無異喔,讓人驚訝的是這樣的病人還不少呢!

什麼是非糜爛性胃食道逆流病?有什麼重要性嗎?

即使有逆流性食道炎相同的症狀,但內視鏡檢查未發現發炎的人很多,這種病症被稱為非糜爛性胃食道逆流病,在歐美和日本,非潰瘍性胃食道逆流病患者比逆流性食道炎患者更多,相比逆流性食道炎,非潰瘍性胃食道逆流病多見於「女性」「年輕人」「體型瘦弱」「容易感受壓力」「無吸煙習慣」等人群中,通常對於藥物治療效果較差,為何沒有炎症卻會出現症狀,目前尚不清楚。有一種說法是,逆流性食道炎由於胃酸逆流至下部食道並長時間停留,因此不形成潰瘍,非潰瘍性胃食道逆流病患者比逆流性食道炎患者更容易抱怨嚴重的胸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