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前瘻管又可稱之為耳前竇,發生率大約0.1-0.9%,耳廓由第1和第2鰓弓上面的六個小丘融合而成,最被大家接受的理論是在融合過程中因為不完全而導致有瘻管產生,大部分是單側發生,雙側的比較容易是遺傳導致,耳前瘻管比較常出現在耳輪上昇部的前方 (以一個凹洞來表現),他裡面有可能只是單純一個小通道或是盤根錯節跟樹根一樣,裡面部分的路徑跟耳廓的軟骨膜或軟骨會有相關連,大部分的瘻管都是沒有症狀的,沒有症狀是不需要積極治療的,通常有症狀就表示有感染了,感染的時候會有紅腫疼痛以及分泌物等症狀,比較常見的致病菌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急性期感染的時候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如果反覆感染可能要考慮在感染控制下來的時候開刀拿掉病灶,常見開刀的方法是會切除掉一部分瘻管洞口的皮膚,接著把底下的通道仔細的全部的清乾淨,瘻管手術後有時也會復發,如果有復發可能表示沒開乾淨,通常沒開乾淨可能是因為發炎太多次了造成嚴重的沾黏,而沒辦法把所有的管路都拿的徹底。